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徒手切片常用于植物细胞结构的研究,但传统徒手切片方法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需要经历复杂的脱色和染色.利用双面剃须刀将新鲜水稻叶片切成薄片,分别在可见光和紫外光下观察显微结构.结果显示,叶片横切面在蓝色荧光下,可以获得清晰的表皮细胞、维管束、泡状细胞大小和数目的图像.该图像满足计量分析.采用改进的徒手切片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合水稻叶片维管束和泡状细胞变异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20,(5):179-181
[目的]研究青钱柳叶片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方法]通过超声波辅助水醇提取法提取总黄酮,以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波功率密度、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得到的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研究青钱柳叶片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提取青钱柳叶子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80(g∶mL)、超声波功率密度为50%、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2.95%。[结论]该研究为工业生产提取总黄酮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防治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白锈病,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62.5%嘧菌环胺·咯菌腈水分散粒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39%精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和10%戊菌唑水乳剂等4种杀菌剂对菊花白锈病(Chrysanthemum white rust,CWR)的防效,采用插穗浸药法测试了11种杀菌剂对带病插穗生根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28 d,10%戊菌唑EW3000倍液的累积防效最好,为82.46%;处理后57 d,39%精甲·嘧菌酯SC2000倍液和10%戊菌唑EW1000倍液的效果最好,累积防效达90%以上.带菌插穗药剂试验结果表明,11种药剂药浴处理插穗不能提高带菌插穗的生根率和存活率,因此,10%戊菌唑EW可用于防治菊花白锈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准确区分水稻的籼粳性在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和进化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在籼稻和粳稻中存在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设计的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籼粳性的判别中。但是已公布的这些籼粳性判别分子标记在遗传背景多样的实验材料中是否仍然表现出籼粳特异性尚未可知;此外,目前籼粳性的判别多是基于待测品系与 2 个对照品种的比较,无法反映待测品系与籼(粳)亚种群体的籼粳相似性。因此,需要筛选出一套能在多样性遗传材料中都表现出籼粳性特异的分子标记,并建立籼粳组群判别体系客观判别水稻的籼粳性。【方法】在能代表世界水稻遗传多样性的水稻多样性种质平台 2(RDP2)中,利用 7 万个 SNP分子标记的基因型,选取保留群体遗传多样性的 92 份水稻品种(系),对已知的 51 对用于籼粳性判别的分子标记进行筛选;并根据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选取 5 份籼稻和 5 份粳稻组成籼稻和粳稻判别组,利用籼性判别值量化水稻籼粳性。【结果】在 51 对分子标记中筛选到 24 对籼粳特异性强的分子标记(在籼 / 粳稻群中出现专一带型的频率均高于 69.5%),它们均匀分布在水稻 12 条染色体上。根据籼粳特异分子标记的带型结果,92 份品种(系)可分为籼稻和粳稻 2 个组群,聚类结果与这些品种(系)已知的籼粳性完全吻合。根据聚类结果,构建了组群判别体系,随机选取 10 份品种(系)对其籼性判别值进行计算,其中 1 份偏籼品系、1 份偏粳品系、4 份籼稻品系、4 份粳稻品系,准确地实现了对其籼粳性的量化判别。【结论】筛选出一套可在 遗传背景丰富的材料中进行籼粳性鉴定的分子标记,并基于籼粳组群建立了一套籼粳判别体系,高效准确判别水稻的籼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甜玉米果皮厚度性状进行主基因 + 多基因遗传分析及 QTL 定位,研究甜玉米果皮厚度 的遗传机理,选育优质甜玉米品种。【方法】选用果皮厚度差异显著的甜玉米自交系 T15 与 T77 配制杂交组合 T77×T15。以该组合的 F2 群体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方法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合 F2 群 体各单株的果皮厚度及 SSR 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甜玉米果皮厚度进行 QTL 定位。【结果】甜 玉米果皮厚度的最适模型为 A-1,即受 1 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和部分显性的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 69.10%。 在第 5、8 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出 3 个与果皮厚度相关的 QTL,其中第 5 染色体 bin5.04 区域检测到 2 个 QTL, 分别位于标记区间 bnlg150~bnlg653 和 bnlg653~bnlg1208,加性效应值分别为 -2.39 和 -3.01;位于第 8 染色体 的 QTL 在 bin8.03~bin8.04 区域,标记区间为 umc1741~bnlg2046,加性效应值为 -3.06,表型贡献率为 22.02%。 【结论】甜玉米果皮厚度以主基因效应为主,在育种实践中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遗传改良选择。试验检测到的 QTL 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品质育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广东花生果腐病病原菌类型并筛选有效的杀菌剂种类,为生产上防控该病害提供参 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大田采集的患病花生果荚中分离获得果腐病的真菌纯培养物,回接验证分离菌 株的致病性后确认其病原,通过克隆菌株的 ITS 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 法测定 40% 福美双水悬浮剂、98% 噁霉灵可溶性粉剂、24% 井冈霉素 A 水剂、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 10% 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该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 从韶关采集的花生果腐病样本中分离获得 2 株病原 真菌,回接后均可以引起花生果荚腐烂,严重时导致果仁腐烂。基于菌株 ITS 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病原菌 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urm)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供试杀菌剂中 40% 福美双悬浮剂对 2 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 分别为 0.001 mg/L 和 0.021 mg/L,其次是噁霉灵,EC50 分别为 0.296 mg/L 和 0.217 mg/L,井冈霉素 A 的 EC50 分别为 20.575 mg/L 和 11.185 mg/L,苯醚甲环唑和多抗霉素对 2 株病原真菌没有抑菌 效果。【结论】广东韶关地区花生果腐病主要由镰刀菌复合感染引起,以茄病镰刀菌为主,病原菌对福美双和 噁霉灵敏感,生产上可以考虑使用这两种杀菌剂防控。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质量分数40%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微乳剂,采用C_(18)色谱柱,DAD紫外检测器,流动相为甲醇和水(体积比85∶15),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220 nm,对试样中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进行分离测定.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保留时间分别为6.320和4.700 min,当进样质量浓度为10~100 mg/L时,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9 9;标准偏差分别为0.027 0和0.023 9;变异系数分别为0.077 0%和0.479 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0%和99.11%.通过该方法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分离较好,适用于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收集了1%柑桔果胶作为碳源诱导培养的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cubense)4号小种菌液,通过PM-10膜超滤、Sephacry S-100凝胶过滤柱层析和超滤除杂蛋白等步骤进行分离, SDS-PAGE电泳获得单一约50 kDa的蛋白条带.经过质谱鉴定,获得其肽质量指纹谱,最后与数据库比较,与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的β-1, 6-半乳聚糖酶(gi:119507928)匹配度最高.克隆获得该蛋白的DNA序列Foc4gal1共1 368 bp,包含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为1 263 bp,预测编码420个氨基酸残基,1-20个氨基酸残基为其信号肽序列,理论等电点为5.26,分子量约47.2 kDa.本研究成功纯化鉴定了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β-1,6-半乳聚糖酶,并克隆了该蛋白的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9.
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性分布的柑橘毁灭性病害,严重制约着柑橘产业的发展.为探究青霉素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效果,本试验采用喷施的方式对柑橘黄龙病病树进行处理,同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病树内黄龙病菌量进行动态监测,确定青霉素对柑橘黄龙病的相对防效.结果表明连续喷施4次青霉素3个月和7个月后病树中黄龙病菌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相对防效分别为-170.16%和-63.96%.以上结果表明喷施的方式进行青霉素处理黄龙病病树对柑橘黄龙病并不能取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19种桑树品种进行苗期抗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sp.)测定,结果显示,粤桑C20表现免疫,粤桑C8、粤桑87和粤桑44表现高抗,粤桑85、粤桑C10、粤桑C21、粤桑C19、粤桑C15、粤桑C121和粤桑C43表现中抗,粤桑51、粤桑119、粤桑110、粤桑C45和塘10×109表现中感,粤桑84、粤桑120和283×抗10表现高感.对桑树根结线虫病进行室内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和5%毒死蜱粉剂对桑树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75%和70%,其次为生防细菌侧孢短芽孢杆菌(Bacillusfalciparum),防效为50%.研究结果为开展田间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